小手套 大关爱
——郭运泉多年来坚持为学生缝补焊接手套书写现代版师爱
实训室一角,一张普通的课桌摆放了几只破损的焊接手套,一卷缝纫线静静立在桌子上,一位身穿蓝色西装、戴着老花眼镜、面容和蔼的教师侧坐在课桌旁,右手灵活地穿针引线。
这位教师叫郭运泉,今年57岁,是我校电子电工教学部的焊接高手,他正在缝补的是学生破损的焊接手套。
工科教师做起裁缝活儿
电子电工教学部的学生上焊接课上时,必须使用焊接手套进行焊接实操。这种手套20多元一对,但一对焊接手套用不到一个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焊接手套是学生焊接课上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虽然可向学校申请购买更多的手套,但本着环保、节约的目的,郭运泉老师每学期只申请购买20对。于是,作为工科教师的郭运泉拿起针线,开始为学生缝补焊接破损的手套。
小手套凸显大关爱
破损的焊接手套
经缝补后的焊接手套
缝缝补补,一晃就是多年光阴。近几年来,郭运泉利用空余时间,坐在实训室一角的课桌旁,一针一线,把一双双破损的焊接手套补好,为学生的实操提高安全系数。每次学生穿着他缝补好的手套进行焊接时,他总是面露微笑;每次课后学生把破损的手套丢在实训室角落里时,他没有怨言,莫名地拿起针线,一针又一针,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用手书写着爱的故事。
笔者不止一次的问郭运泉,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为学生缝补手套,您不觉得累吗?您不觉得枯燥乏味吗?但每次面对问题,郭运泉总是憨笑着,并对笔者想对他进行采访、做个报道的要求婉言拒绝。联想到雷锋月,各类媒体对学雷锋活动铺天盖地的报道,笔者觉得,人为倡导的学雷锋行动固然值得赞扬,但主动坚持、默默无闻的做好事的行为更值得敬佩。郭运泉属于后者,而且,他的一针一线,无不牵引着他对学生的挚爱。
供稿:电子电工教学部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