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 正文
我国中职旅游教育研究述评——基于2002-2015年的文献分析(2016年《广东技工教育研究》论文二等奖 刘燕婷、汪西霞)
发布日期:2017-09-13 来源:学校办公室 字体【
 

我国中职旅游教育研究述评

——基于2002-2015年的文献分析

刘燕婷,汪西霞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中职学校也开设了旅游专业。通过对2002-2015年国内中职旅游教育文献的梳理,可将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可划分为缓慢初始期和快速成长期。研究内容集中于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职业素质培养途径以及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研究。目前,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存在理论研究薄弱、内容同质严重和量化研究滞后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旅游新形势下中职旅游教育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中职旅游教育研究进展述评我国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omestic secondary vocational tourism education during 2002-2015. The researches of tourism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low initial period and the fast growth period. The contents focus on the training mod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the way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the cultur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weak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content is homogeneous and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is lagging behind.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the tourism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tourism education; research review; domestic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取得可喜成就[1]。至2015年底,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83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75所,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78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占总数的32%2015年中职旅游教育类相关专业全国共招生9.3万人,毕业8.8万人,在校22.6万人[1]。这表明中职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2-2005年十四年的中职旅游教育期刊论文进行梳理,以期为中职旅游教育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

一、中职旅游教育研究的数量分布

中职学校设置的旅游专业一般分为酒店服务与管理和导游,本文界定的“中职旅游教育”是综合概念,利用CNIK检索时,并未包括以“中职酒店”、“中职导游”等细化的关键词,仅从“中职旅游”作为关键词检索。通过CNIK期刊论文检索篇名关键词“高职旅游”、“高校旅游”、“中职旅游”,其中“高职旅游”、“高校旅游”统归为高校旅游研究,自1991年便有文献,至2016年,论文总数约4322篇,而“中职旅游”在2002年才有了孙红(2002)关于旅游专业实习优化模式的第一篇文献[2],至2016年,“中职旅游”论文仅有452篇,中职旅游教育的研究在时间上比高校旅游教育研究晚了十年,数量上约是高校旅游教育研究的十分之一,这表明中职旅游教育研究远远滞后于高校旅游教育研究,并不符合中职旅游教育在我国旅游教育中所占的位置。

2002-2015,中职旅游教育的论文共有418,基本都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由图1可知,可明显地将2002-2015年划分为两个阶段。2002-2007年仅有文献18篇,其中2002-2005年的研究极少,年均竟不足1篇,至2006-2007年才稍微有所增长,这一阶段可称为中职旅游教育研究的缓慢初始期。2008-2015年,除了2009年(17篇)、2013年(57篇)、2015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的论文数量均快速增加,尤其是2008年(24篇),论文数量比前6年的总和还多,是2007年(9篇)的近3倍,2010年(33篇)是2009年的近2倍,这一阶段可称为中职旅游教育研究的快速成长期,说明中职旅游教育越来越受到旅游教育者的关注。直至目前为止,2016年的论文有32篇,可以预测中职旅游教育研究的整体数量趋于平缓。

1 2002-2015年中职旅游教育研究数量

二、中职旅游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总纲领。单慧芳(2007)认为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应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2+1人才订单”[3],这种模式得到了许多酒店服务方向教师的认可及实施,但大批量“订单式”地输送学生到企业并不适用于导游方向。王敏,佘诗蕾(2010)则认为应该采用“2.5+0.5”的培养模式,最后一学期才到企业顶岗实习,并采用学分制、多证书制度管理[4]。吴强(2012)认为中职“2+1”培养模式对于实操性较强的旅游专业是明显不够的,他认为中职旅游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岗位实践[5]。赵昱菁(2015)“四个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化素养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并在以嘉兴技师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取得良好效果[6]。其实,将以上的模式进行归纳,可以发现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包括校企共同制定、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注重技能实践、注重资格证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培养目标过高过泛、校企合作不顺畅、实训设备不足等原因,往往脱离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模式

业界和学界的共识是中职旅游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需求,中职旅游教育不能脱离实践教学。潘俊(2007)认为可以将德国“双元制”的培训模式应用到中职旅游实践教学中,开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7]。“双元制”在理工科专业中得到较好的实施,但是在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并未得到有力推动。原因在于“双元制”的关键是企业参与,德国的企业有责任协助学校实施“双元制”,而国内的企业缺乏有效机制激励与监督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如:谢忠中(2009)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8],甘露等(2009)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9],钱怡丰(2010)的“模拟——操作——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10],张文高(2010)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四模块式教学模式[11],濮德锁(2015)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12],以上这些模式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中职旅游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在这些模式下,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许水文(2015)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原则下的“尝试教学”模式,即让学生通过自学,先做后教,先练后学[13],这种教学模式类似于翻转课堂,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意识,实施难度较大,且更适用于理论教学。

(三)职业素养

虽然中职旅游教育以职业能力为主,但是旅游教育工作者并不忽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心理、职业交往、职业礼仪、创新素质、创业素质等[14]。关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相对较多,培养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完善专业课程,将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体系;第二,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的职业标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第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增加心理素质;第四;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能力。除了对综合职业素养的研究外,还有以生态为切入点的职业素质培养,如:陆国庆(2006)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15]、张丽琴(2012)的旅游生态意识培养[16]

(四)其他研究

除了上述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和职业素养三大方面的研究外,中职旅游教育的研究还有公共文化课语文、英语在旅游专业中的教学与渗透[17-21],语文、英语的教学研究较多,原因在于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和涉外性特点,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与涉外知识,因此课堂上加强语文和英语的学习十分必要。此外,还有一些旅游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研究,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历史、导游词等。

三、中职旅游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中职旅游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实证研究、量化研究十分欠缺,近年才有实证研究。如:罗丽娜(2012)结合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改革实践,构建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职业拓展”的课程体系,实行旅游选修课,培养T字型人才[22]。路春涛(2012)以江苏省淮阴商校为例,采用“工学交替,双向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观摩见习、模块模拟、综合实训及顶岗实的四层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23]。程珊(2012)对福州旅游市场和旅游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就业矛盾的原因[24],但该研究仅局限于介绍了调查方法和设计过程,并未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吴强(2012)以广州地区的旅游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师生作为研究群体,调查了广州5家旅游企业、学生及教师,得出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现状[25],该研究才算真正义意义上的量化研究。对中职旅游教育的实证研究集中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并未引起中职旅游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四、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尽管2002-2015年期间,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旅游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体现在数量上的飞跃式增加,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中职旅游教育理论研究十分薄弱

目前的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大多是凭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而进行的描述性研究,缺少教育理论支撑。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进行的理论模型研究甚至是空白。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引起教育界的权威学者对中职旅游教育的关注,进行理论创新,如:中职旅游学生的职业认知理论、尝试教育理论等。

(二)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内容同质严重

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内容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堂模式、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研究视角狭窄,且研究存在很大的同质性,如:实践课堂模式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说明当前中职旅游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然后对此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实训基地建设、情景教学、模块教学、任务教学、校企合作等。因此,为了拓宽研究视角,避免同质性,首先,可以基于教育政策、时代背景研究中职旅游教育,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互联网+教育”、学徒制、全域旅游等。其次,可以基于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旅游课程,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最后,可以基于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以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空间感知,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职旅游教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中职旅游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职旅游的经济贡献,以信息技术角度构建中职旅游学生的顶岗实习跟踪平台等等。

(三)中职旅游教育量化研究相对滞后

绝大部分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只停留于定性研究,了解问题之所在,得出感性的认识,量化研究相对滞后。量化研究包括模型构建、抽样、问卷、实验、数据统计等,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量化研究在高校教育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在中职教育中相对较少。因此,中职旅游教育可以运用量化的手段挖掘其存在的深层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职旅游教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作为中职旅游教育者除了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外,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以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探讨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培华,李成军.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旅游科学,2011251):88-94.

    [2]孙红.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实习的优化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224):57.

[3]单慧芳.关于中职“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61-162.

[4]王敏,佘诗蕾.中职旅游教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35):987.


[5]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181-183.

[6]赵昱菁.基于“四个嵌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旅游教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20152):36-37.

[7]潘俊.“双元制”与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镇江高专学报,2007202):121-122.

[8]谢忠中.中职旅游教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95):247.

[9]甘露,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85-186.

[10]钱怡丰.实践导向模式的中职旅游教育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06):145-146.

[11]张文高.以就业为导向的四模块式中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探讨[J].2010(4):24-26.

[12]濮德锁.中职旅游教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9-60.

[13]许水文.“尝试教学”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3):163-165.

[14]张胜利.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159-161.

[15]陆国庆.浅谈中职旅游教育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66):23-24.

[15]张丽琴.生态可持续性是旅游业的生命线——谈中职生旅游生态意识培养的新途径[J].科教文汇,201212):85-86.

[17]蓝桂娥.中职旅游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7(8):99-100.

[18]李春秀.中职旅游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5):97-98.

[19]覃容飞,谌湘芬.让参与式教学走


进语文综合实践课——以中职旅游教育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4).

[20]徐志科.在行为导向指导下创设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情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238-239.

[21]孙晓桂.混合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95-97.

[22]罗丽娜.基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0-62.

[23]路春涛.中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研究——以江苏省淮阴商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210):129.

[24]程珊.旅游专业中职毕业生市场需求与从业状况调查——以福州地区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78.

[25]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181-183.



[1]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DB/OL].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2016-06-07/2016-07-21..